七十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提高对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认识,消除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不平等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是难以实现男女两性教育平等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云南大多
1.提高对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认识,消除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不平等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是难以实现男女两性教育平等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云南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社会中,“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思想一直是制约女童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转变性别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变家庭内部父母对女儿接受教育的看法。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立法力度,把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纳入到法律法规之中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办法。
2.加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切实保障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政府职能的加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制度保障,特别是相关保障性法律、政策制定之后,要确保其执行;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投入的持续性,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女性得到帮助;提高教育服务的意识,不能将发展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当成负担,而是要当成服务人民的窗口,努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平衡其教学资源。
3.继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特别需要注重保障农村少数民族女性的义务教育,缩小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族际差异和地域差异。这主要可从入学机会均等、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控制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个目标入手,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向少数民族女性倾斜,缩小其存在的各种差异,保障其入学率、提高其升学率。
4.改善学前教育已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关键。在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尚且困难,何况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这些地区普遍没有建立学前教育的机制。因此,需要调整学前教育资源结构和布局结构,扩大幼儿园覆盖率,建成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幼儿园体系,这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5.保障进城务工少数民族随迁子女的教育。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少数民族家庭也不在少数。这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女童的受教育水平与城镇户口的女童差距很大,因此,还需平衡城镇教育资源,使得少数民族女童在能够接触更好教育资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看到自身的价值。这也能创造教育改变命运的生动事例,进而起到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女性重视教育的作用。
6.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少数民族女性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文化,许多都以服饰、手工艺等形式来呈现,比如白族扎染、苗族蜡染、苗族刺绣、傣族织锦、各种编织品、民族饰品等手工技艺及产品,可以结合这些传统手工艺技能,对少数民族女性进行技能培训教育,使当地手工艺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开办针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培训班,对少数民族女性进行如彝族舞蹈、白剧、景颇目瑙纵歌等表演形式的培训,在传承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同时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挥少数民族女性知识文化的潜能。此外,2019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对职业教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完善少数民族女性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让少数民族女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得到技能培训与提升的同时,使少数民族女性既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又能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优良的少数民族教育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普通民众的期盼。新的时代,我们更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分析、找准定位,服务好国家大战略,落实好总书记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 1 ] 陈雁.近代中国女性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J].人民论坛,2018(8):143.
[ 2 ] 马延中.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教育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6.
[ 3 ]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21世纪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51.
[ 4 ] 昆明市宗教事务局,昆明市天主教爱国会.昆明天主教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20-146.
[ 5 ] 颜绍梅.近现代云南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2-66.
[ 6 ]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组.云南妇女的文化教育现状[Z].北京,1995.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mzjyyjzz.cn/qikandaodu/2021/051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