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女性的学习专注度会被繁重的家务所干扰,而男性更有机会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也就是说,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女性的
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女性的学习专注度会被繁重的家务所干扰,而男性更有机会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也就是说,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女性的人数和质量都与男性有较大差异。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教育的性别差异在各项差距中具有叠加效应,这使得少数民族女性的受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2.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族际差异和地域差异。云南少数民族分别居住于边疆、山区、河谷、坝区等地,并有大聚居、小杂居、散居三大特点。这些居住特点使得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各自封闭,这种封闭拉大了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差距,因此,各民族在教育上表现出族际、地域等方面的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族际差异,主要从云南不同民族的受高等教育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率这两个方面来论证。表1是云南汉族和25个人口超过5000人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率和文盲半文盲率之间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云南教育的族际差异,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族际差异也遵从这一差异特点。
表1云南各民族间高等教育接受率和文盲半文盲率的差距(%)民 族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文盲半文盲率高等教育接受率民 族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拉祜文盲半文盲率高等教育接受率民 族佤纳西瑶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文盲半文盲率高等教育接受率
表1中,首先展现出来的是云南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之间的差异,在文盲半文盲率上,除了白、回、纳西、水、蒙古、满这6个少数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均高于汉族,而且很多民族与汉族的差距较大,各族之间的高等教育接受率差距也很大,最高的满族与最低的苗族之间相差将近17个百分点。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也表现出相同特征。
地域差异主要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云南全省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高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均有呈现,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地域差异导致民族相同、地域不同的女性教育也存在差异。如坝区彝族和山区彝族女性教育就存在差异。坝区彝族女童的入学率均达到98%以上,男孩的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而山区彝族女童的入学率和小学五年保留率一直徘徊在90%和80%之间,女童受教育年限很难达到6年。坝区白族和山区白族的女性教育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坝区白族女童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设施比云南其他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好,与汉族不相上下;但山区白族的学校有不少是危房,教师没有讲台,学生课桌也都破烂不堪,一师一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全校各年级的学生只能一起上课。大理州南涧县乐秋乡的葩木村中,唯一的一所小学因为没有教师被迫关闭,孩子们上学变得异常艰难[15]。
3.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族际差异和地域差异主要是受到历史和自然原因的影响,而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更多的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教育的城乡差距相比其他差距更为严重,而少数民族女性的城乡差距更为明显。这首先表现在城乡接受教育观念的差距方面,其次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不仅如此,生均教育经费还表现出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差异:西部学校的危房就比东部的多,农村的危房也比城市里的多。因为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落后的条件下,女性最有可能成为被牺牲的一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一旦出现城乡差异,农村女性总是在更大程度上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也存在阶层差异,社会阶层越高的女性,占有的教育资源就越多,而很多少数民族女性处于弱势阶层。近30年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改善,还存在着差距拉大的趋势。大多少数民族女性,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女性本就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在这样的教育趋势下,获得的教育资源不仅不会变多,反而更加缺失。
综合上述的种种差距不难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教育中男性仍旧占有着更多的资源,存在着受教育权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同民族或者民族相同地域不同的女性教育发展也极其不平衡;城乡和阶层差距又再一次拉大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不能因为70年来的成就而被忽视,相反,进入新时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更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二)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发展路径
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存在各种差别,要消灭差距必须消除存在差距的根源。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女性的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升、国家进步、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需要群策群力,完善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发展路径。结合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现存的差距,以及党和政府的最新教育政策,笔者拟提出以下发展路径:
文章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mzjyyjzz.cn/qikandaodu/2021/0515/562.html